研究生就业先锋(2)| 鲜于乐洋:耕耘无声,“博”而有成

发布者:张冉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次数:10


【编者按】晓南湖畔,文波书香,一届届勤奋聪颖的外语研究生在中南大挥洒汗水,追逐梦想,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就业先锋栏目将为您呈现2025届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和求职之路。


鲜于乐洋,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翻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标兵”“学术节先进个人”等荣誉发表论文2篇、访谈1篇,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1项,参与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于第四届中国翻译史国际研讨会、第八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论坛发言。现已被录取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传播专业博士研究生。



明确目标,坚定信心

方向明确,才能少走弯路;内心坚定,方能抵御风浪。大四毕业后,我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前往西北支教前我便已经坚定要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目标。支教期间,尽管工作繁忙,闲暇之余我仍然认真研读导师推荐的必读书目,对中外翻译理论有了大致的了解。回归校园后,我开始朝着目标奋力前进。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老师加强交流。同时,增强阅读量,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后期打下坚实基础。



潜心积累,循序渐进

在朱灵慧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慢慢踏上学术道路。学术积累大致可以分为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与学术会议三个方面。学术论文方面,需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习论文写作方法,重点在于将笔落到实处,将思维转换于纸面,加之不断修改方能成就一篇好文章科研项目方面,可以先从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开始,积极申报并按时结项学术会议方面,国内外学术会议频繁,加强自身信息检索能力,关注自身研究方向相关会议时间及要求,按时投递并参会,会上虚心听取意见,抓住机会与学术大咖交流,有助于未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持之以恒,享受孤独

申博不仅考验学术能力,更是一场心态的修炼。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论文被拒、复习瓶颈、自我怀疑……但每当动摇时,我都会回顾初心,提醒自己为何出发。信心并非天生,而是源于充分的准备。

申博亦是一场持久战,时间跨度大,过程繁琐,大致包括以下阶段:1.确定目标院校及导师,掌握申请时间及条件;2.准备申请材料,包括研究计划、个人陈述、专家推荐信等;3.提前给心仪导师发送邮件及简历表明申请意向;4.网申及邮寄申请材料;5.备考及参加笔试、面试。每个学校申请时间及条件都不一样,可以以Excel表格形式仔细梳理。

博是一场孤独的修行,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漫长的备考期里,我习惯了与文献为伴,在自习室独坐到深夜。孤独不是煎熬,而是沉淀自我的机会;坚持不是苦行,而是靠近梦想的必经之路。孤独是思考的空间,坚持是成功的底色。在寂静中深耕,终会听见回响。



结语

博之路,道阻且长,但每一步坚持都在为未来铺路。那些与孤独为伴的日子,终将化作思想的厚度;那些反复打磨的细节,终会沉淀为学术的底气。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已让我成长为更坚韧、更清醒的自己。愿每一位博人都能守得云开,在学术的星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前路漫漫,行则将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