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网讯(通讯员 张冉)2021年12月9月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文波楼117教室召开“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学院各系部教师就外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由院长蔡圣勤主持,院党委书记陈亚奇,副院长胡惮、阮全友、袁奇,党委副书记余向阳、王芹出席研讨会。
院长蔡圣勤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全院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站在“为谁培养人”的政治高度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把握核心要义,围绕“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讨会上,阮全友教授、王革教授和袁奇副教授进行了主旨发言,畅谈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构架、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分享各自的理念和经验,为学院各专业、各语种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阮全友基于他领衔的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以《基于思辨素养发展的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为题,系统深入地汇报了该团队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外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整体架构:1.一个切入要点:以思辨素养的发展作为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切入点;2.两大核心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辨素养和课程思政”等关系;3.三个学历层面:构建跨越高等教育本、硕、博三个学历层面、多语种课堂的系统、深入、贯通式外语课程思政教育体系;4.四个自信目标:以课程思政促进语言自信,从而引领外语教育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五个实践环节: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大核心实践环节为核心,形成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系统实践路径。该团队的课程思政体系经过前期六年的积累,近期四年多年时间的提升与创新,十多年来,在师资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成果发表、院校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系统性实践路径。
王革根据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教育部党组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相关要求,对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带领团队完成了《读懂中国:英语读写教程》的编写。结合该教程的编写过程,他重点介绍外语类思政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的策略和技巧,为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打造提供了重要的教材建设思路。
袁奇以《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以“工商导论”课程为例》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主要聚焦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商务英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工商导论”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考核等方面介绍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接下来,学院各系部教师代表进行了发言,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语种课堂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果,并分享经验。
研究生公共外语教研部冯曼老师以《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之路》为题进行了发言。发言中,她指出,如果说以前的学科英语改革只是零散地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早期探索,那么在分级教学改革中,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在阮全友教授提出的外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系统指导下,系统地将学生思辨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A班定位高阶思辨英语,B班定位专业综合英语并融入相关的思辨素养元素。随着的相关思考和实践的深入,目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正在打造以思辨素养结合课程思政为特色的系列专业英语教材。
俄语专业教研室鲁旭老师在发言中以《旅游俄语》为例,介绍了俄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她首先介绍了对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理解。其次通过与兄弟院校的对比,对我校俄语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课程进行了介绍。然后以自己所带课程《旅游俄语》内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为例,具体介绍了专业课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最后,鲁旭分享了自己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感受: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英语语言文学系王娜教授重点介绍了如何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她举例说在课堂上讨论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梦幻灭主题时,总会将美国梦和中国梦进行对比,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梦幻灭的主要原因是其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崇尚的是个人的成功,而中国梦追求的是群体的和谐幸福,其愿景是民族复兴。她激励大学生一定要将个人梦想的实现和家园和美、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为共同的梦想而不断奋斗。
应用英语系关绮老师主要就课程思政中的教学法跟大家做了分享。她特别强调了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提到课程思政不能太刻意刻板,教师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案例、任务、项目等教学法,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
大学英语教学部李中正老师就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发言中剖析了课程思政中存在表面化和硬融入的问题:“表面化”现象是授课教师换汤不换药,用课程思政四个字装点门面,课程思政改革流于表面;“硬融入”则是授课教师强行加入一些与授课主题相关性较低的思政素材,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希望能够重视以上问题,从根本上做到润物细无声。
法语专业教研室董小春老师的发言围绕“思政材料的选择和融入”展开。他首先介绍了《高级法语》课程五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应的思政材料的主题,之后以这五个单元为例,分享了自己在选择思政材料时的原则:第一是“贴合教材”,思政材料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个基本任务;第二是“贴靠思政”,所选材料要凸显思政目的;第三是“贴合实际”,材料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有带入感;第四是“贴切处理”,思政材料可以是多样的,但应进行适当处理,使其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和需求;第五是“贴心提醒”,选材应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反诈宣传等警示内容。
日语系主任袁园从教师、学生、学科建设三个视角,用实际案例阐释了“思政课程是什么”和“课程思政怎么做”两个问题。她最后总结道:“思政很远,思政很近,要用学科教育滋养中国心。”
研讨会最后,陈亚奇书记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体现在教师的知识传授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中,要把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本次研讨会体现了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们对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新思考、新探索、新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希望各位教师积极学习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着力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