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旗渠精神在外国语学院党员群体中绽放光芒

发布者:王博发布时间:2018-12-04浏览次数:1176

    (通讯员 王博)重走红旗渠,精神永流传。20181129日至122日,我院党委组织集体赴河南安阳林州进行“红旗渠精神培训”。党委书记余启军、副书记伍施乐、副院长王娜、副院长胡惮带队参加此次培训学习活动,与四十余名党员一起实地考察、学习红旗渠精神。

在开班仪式上,全体党员起立奏唱国歌,伴随着庄严的国歌,激发起拳拳爱国之情。党委书记余启军作为班长发言,他提出,此次中原学习是慕名而来,既是朝圣之旅,也是致敬之旅。河南安阳林州,地处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孕育文化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也是学校的初始地。此行大家要寻根,秉初心,深入领会红旗渠精神内涵,严肃认真态度,遵守培训纪律,珍惜机会,学习林州人民品质,牢记初心,学有所获!  

  

随后,大家集中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红旗渠》于1971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发行上映,该片详细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集中人民智慧,战天斗地,艰苦卓绝,历时10年修造红旗渠,创造人间奇迹,建设太行山“人工天河”的伟大事迹。党员们纷纷表示为红旗渠的人民喝彩,为红旗渠精神而感动落泪,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和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一起,以“人定胜天”的壮丽史诗,锤炼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州市委党校程瑞巧副教授的讲座《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合格党员》,则更加细致生动的还原了当时修建红旗渠的历史,她用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党员故事感动着在场每一个人。

  

此次培训还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展馆用两千多件珍贵文物、雕塑、绘画、灯光、4D多媒体等表现方式和手段,生动立体地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站太行的震撼场景。参训队员实地参观了红旗渠伟大工程,行走在崎岖蜿蜒的渠坎上,亲身感受到林县人民艰辛和卓绝,一步一学一故事,荡气回肠。特别是在青年洞,这一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是由共青团分工负责,历经17个月的英勇奋战,300多民青年征服了这一天险。

  

在林州市石板岩镇,学员们还来到扁担精神纪念馆,馆内展现了该社干部职工六十多年如一日,一心一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再现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在桃花洞村,这一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和旅游业,种植花椒、核桃、山楂等经济作物,带领全村人民走上小康之路。

为了促进外国语学院党员的爱国之情,增进专业研究,全体学员还参观了殷墟博物院和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包含了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家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可见中国商代都城的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文化史为主线,运用艺术和科技手段,反应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的基本脉络,阐述了中国文字的历史源流和现代价值,不少老师表示,不仅增进了对国家文化、历史的了解,还扩展了自己知识面,能够结合外语特色,帮助自己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方法。  

为了弘扬、传承红旗渠精神,学院党员教师主动与红旗渠培训中心联系,承担其培训、宣传材料的多语种翻译工作,让红旗渠精神走向国外。此次培训采取理论教学、音像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参训人员进行学习教育,全方位锤炼党性,培养学员们艰苦奋斗,为了人民幸福敢于向不利条件作斗争的卓越品质,在归程的路上,学员们表示一定要传承好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中不怕苦不怕累,先人后己,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