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勤

时间:2025-10-17浏览:14007


英语语言文学系

教授



联系电话: 027-88385001                              电子邮箱: caisqq@zuel.edu.cn


教育经历:

博士: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批评学

硕士:昆士兰大学               语言教育

硕士学位班: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

专科:荆州师范学院(原荆州师专)      英语专业


◆个人简介

蔡圣勤,文学博士,三级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仲裁法学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校财经类外语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武汉翻译协会副会长,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委及成果鉴定专家,国家语委、教育部(语用司)国家语言与文字测试中心国家级测试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20世纪南非英语小说研究” (14BWW075),主持完成国家重大课题子项目“南部非洲英语文学史”(19ZDA296),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南非小说与法律文本的互文研究”(25BWW053)等,国家级精品视频课《中国文化(英文)》(来华留学生课程)主持人及主讲教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后殖民文学、南非英语小说、文学批评、翻译、文学与法律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在《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学术译著3部,文学译著2部。论著分别于2013年、2015年获得湖北省外国文学研究第8届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第9届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译著曾于2024、2025分获湖北省译协翻译成果一、二等奖。


社会兼职

中国仲裁法学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文学批评学、后殖民批评、西马文论

英语文学、南非英语小说(库切等)

电影文学、文学翻译


开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

《外国文学概论》学科必修课,第一学期

《西方文论与批评方法》专业必修课,第二学期

《后殖民批评》专业选修课,第三学期

《中国文化》(留学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第一学期(2017国家级精品课,2013/2016省级精品课)

《电影文学与批评理论》公选课、《文化批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语系)


本科课程:

《电影文化与批评》专业选修,第三学期

《文学批评方法》专业选修课,第四学期


曾经担任课程有:《英国文学》(省级精品课)《美国文学》(校级精品)《英语电影与西方文化》《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视听说》等。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南非小说与法律文本的互文研究,经费20万,批准时间2025年9月,编号:25BWW053,主持人(国家二类项目)在研

2. 国家外专局专项:区域研究之南非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经费:40万,批准时间:2025年9月,编号:29200102001,主持人(国家三类项目)在研

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南部非洲英语文学史”子项目,主持人,批准时间:2019年10月,编号:19ZDA296,经费:10万,结项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名家学术成果外译项目(2019年度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项目)15万(主持人:蔡圣勤、陈柏峰、李小平),编号2722019JX009,结项

5. 校级项目:南部非洲区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编号:31732110201,结项

6. 校级项目: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项目,编号:31764310201,结项

7. 校级项目:面向亚非欧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编号:31513110206,结项

8. 校级项目:人事部师德师风建设示范项目,编号:31762240703,结项

9. 2014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20世纪南非英语小说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持人

10. 2017年 国家级精品视频课(来华留学生博士硕士英语授课课程)《中国文化》,教育部项目,主持人

11. 2014年、2015年、2016年 《翻译与学术-两岸三校英语专业口译对抗赛项目》教育部项目,主持人

12. 2004年 《库切文学思想中后殖民主义的右翼性研究》,湖北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主持人

13. 2008年 《库切小说中“文化全球化”警示意识研究》,湖北省社科“十五”规划第三批项目;主持人

14. 2004年 《英语口语测试量化系统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持人

15. 2009年 《库切文论译介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级项目;主持人

16. 2011年 《中国文化与艺术概论》双语课建设项目,校级,主持人

17. 2014年 《跨文化交际》(留学生研究生英语授课课程)校级,主持人



◆代表性论文

1. 论曼德拉思想意识里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基于其自传文本的分析,《中国比较文学》2025年10月第5期(独撰)CSSCI(A类)

2. Zhongqing Hu & Shengqin Cai: Food Writing in Zakes Mda’s Novels, ANQ: A Quarterly Journal of Short Articles, Notes and Reviews, DOI: 10.1080/0895769X.2025.2549812(通讯作者). AHCI 发表时间:25 Aug 2025 (A类)

3. 库切跨国别与区域乌托邦小说中的法律现象探究《国别和区域研究》2023年第1期(总第21期),2025年2月出版,(集刊,序1,CSSCI)

4. 布林克长篇小说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建构,湖北社会科学,2023年,1期(指导学生完成,序2)CSSCI扩

5. “中国非洲文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笔谈,《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12月第6期,序2。

6. Ludovico Nicola di Giura’s Translation of “Non-equivale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Liao Zhai Zhi Yi: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Forum for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Vol.14, No.4, December 2022 序2(2022年第4期,通讯作者,ESCI收录)

7. 她们仍在故事途中——布林克长篇小说中女性原型意象研究,《非洲研究》2022年7月(指导学生访问学者完成,集刊,序2)CSSCI

8. 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双重异化——南非戏剧《希兹威·班西死了》的主题意蕴,《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2月第1期(指导学生完成,序2)

9. 非洲文学,陌生但不贫瘠——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背后《楚天都市报-人文周刊》2021年10月10日,A16版(访谈序一,整版,记者:夏雨)《极目新闻网》全文转载http://jmwap.ctdsb.net/jimu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603861&cId=0&fromFlag=2&tencentShare=1

10.论库切“耶稣系列”小说中乌托邦社会的建构,《外国文学研究》2019年4期A&HCI,CSSCI

11. 为被禁言和沉默的历史发声——布林克《魔鬼山谷》中的南非历史再现,《外国语文研究》2019年4月,指导学生完成,序2

12. 论莱辛小说中的女性之“逃避自由”,中国非洲研究评论·非洲文学专辑(2016)总第六辑,(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编辑)2018年7月,序1

13. 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空间叙事,《山东外语教学》2018年5月,(外语类核心,CSSCI扩)序1

14. 库切与陀氏小说中的忏悔与救赎——基于互文性的比较研究,《贵州大学学报》2018年2月,(北大核心,指导学生完成)序2

15.穆达小说对南非伦理乱象的反思与批判,《华中学术》2017年9月CSSCI

16.论布林克小说中的人性异化和逃离自由,《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CSSCI

17.《论戈迪默后期作品的异化主题》(载《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1期CSSCI

18.《彼得堡的大师》中的忏悔与反思—基于库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互文性的比较研究,《江汉论坛》2016年第1期CSSCI

19.论布林克《菲莉达》创作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年第9期CSSCI

20.论库切后期小说创作的多元性书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第6期(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CSSCI

21.伦理困境:《耶稣的童年》中乌托邦社会表征《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9期CSSCI

22.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库切后期创作读解,《华中学术》2015年5月CSSCI

23.库切与陀氏的跨时空对话---《彼得堡的大师》与《群魔》的互文关系,《文艺争鸣》2014年第2期CSSCI

24.神话的解构与自我的解剖----库切研究对后殖民理论的贡献,《外国文学研究》2012第5期 A&HCI,CSSCI

25.“后殖民主义”与“后殖民理论之误用辩证”,《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 C扩

26.“两个隐喻:关于拜伦的歌剧和狗的出场——库切小说《耻》之再细读”,《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

27.“论多丽丝莱辛和她的自传”,《译林》,(库切论文翻译)2008年第2期;中文核心

28.“库切小说《耻》中的人性形式解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 CSSCI

29.“写实主义文学对文明冲突理论的呼应——细读库切的小说《耻》”,《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CSSCI

30.“从女性主义和男权中心看文艺作品的西化烙印”,《江汉论坛》,2004年第2期; CSSCI

31.“谈‘What's Life’译文中的知识性问题及表达”,《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第1期; 中文核心

32.“数字化环境系统集成实施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6期。CSSCI

33.“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CSSCI

34.“从解构主义看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创作”,《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中文核心


著作

1. 《南非经典文学作品研究》,西南大学出版社(序二,本人承担10.9万字)2024年6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非洲文学研究丛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南部非洲英语文学史”阶段性成果,朱振武主编)。

2. 《二十世纪南非英语小说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书号:ISBN 978730722552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独著,32.8万字

3.《电影文化与批评》(英文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书号:ISBN 978-7-900797-66-7独著,15万字

4.《论库切的实验性创新与现代主义表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5.《孤岛意识:帝国流散群知识分子的书写状况—库切创作及批评思想研究》北京:外研社,2012年。

6.专著:《英语电影文学与西方文化批评流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7.专著:《英美电影流派艺术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005

8.合著:《考研英语的重点与难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文集主编:《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译著

1.南非文学译丛:《与黑共舞》(南非)扎克斯·穆达著,蔡圣勤、邵夏沁译,深圳出版社,2025年6月,15.1万字,(序1),书号:978-7-5507-4271-0

2. 南非文学译丛:《血脉(Bloodline)》博埃默著,蔡圣勤 江鹏译,深圳出版社,2024年12月,36.2万字,(序1)书号:ISBN978-7-5505-4087-7 (2025年获湖北省译协译著类成果二等奖)

3.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Economics,(邹进文著,蔡圣勤 SarahAshfaqAhmad译)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出版,2023年,(序1),书号:978-988-70103-0-2,(70万字,731页,2024年获湖北省译协译著类成果一等奖)

4.《哥伦比亚南非英语文学导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5.《食人神话:基于人类学与食人族传说的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


教材

1. 湖北省统编教材参编: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董中锋、戴伟芬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书号:978-7-5769-0370-6(本人撰写第一章,第6-40页)

2. 主编:《英语电影文学与批评理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3. 副主编:《声调中心测试法》,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荣誉奖励

【科研类获奖】

1.专著:《孤岛意识:帝国流散群知识分子的书写状况—库切创作及批评思想研究》北京:外研社,2012年。湖北省外国文学会第8届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2.论文:“论库切后期小说创作的多元性书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第6期(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教学类获奖】

1.2013、2017 来华留学生课程《中国文化(英文)》两度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

2.2017年 来华留学生课程《中国文化英文)》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级精品课”


【其他】

2015年,荣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党员”

2012年,荣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

1999年10月,被国家语委测试中心授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1998年7月,被湖北省语委授予“湖北省普通话骨干测试员” ;

2011年11月,被湖北省语委授予“湖北省优秀测试员”;

2011年1月,国家语委测试中心授予“国家级骨干测试员”称号;

1998、2000、2004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1999年,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4、2007年,荣获校级“科研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