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下午三点半,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高方教授在我校文波语音210教室举办了一场《想象、记忆与在场——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中国》为题的讲座。作为法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文学奖项,今年龚古尔文学奖来到中国,邀请中国法语届、文学界的众多专家齐聚武汉,从法国最终入围的四部作品中,共同评选出中国评委心目中的最佳作品。高方教授作为本次活动的评委之一,专程来我校给广大师生展现龚古尔文学奖往届获奖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讲述这一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与中国的联系与情缘。
高教授从法国众多的文学奖项说起,讲述了法国的文学传统,同时介绍了目前在法国及法语区活跃的中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之后,高教授又给大家介绍法国自古以来众多对中国感兴趣、写作过与中国有关作品的重要作家,包括拉伯雷、蒙田、孟德斯鸠、伏尔泰等等,引起了在场学生们的强烈兴趣;高教授逐渐进入主题,重点介绍了龚古尔文学奖获奖史上与中国有关的四位作家和他们的获奖作品,包括安德烈·马尔罗1933年获奖,以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为背景的小说《人的境遇》;出生于中国重庆的著名作家吕西安·博达尔1981年获奖,结合了自己童年在中国的记忆的作品《安娜·玛丽》;以经常引用、改写中国古代典籍而著称的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帕斯卡尔·基尼亚尔和他2002年的获奖作品《游荡的影子》;以及喜欢讲述兵法之道与中国水墨哲学的“星期天作家”阿历克西·热尼和他2011年的获奖作品《法兰西兵法》。整场讲座内容充实,观点深刻,展现出高教授丰富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让在场的师生们充分领略到中国文化在龚古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了解到文学作为人类共通的语言,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向高教授提问,高教授都耐心作出解答。讲座最后,法语专业主任王璇老师代表全体师生向高教授表示感谢,两个小时的讲座在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今年是龚古尔文学奖首次来到中国举办评选,武汉作为国内与法国往来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城市,全程承办了本次活动。值此盛会,武汉市开设了法语专业的重点高校邀请来汉的专家评委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讲座及文化活动,高方教授的讲座即为本次活动中的一场。这场讲座的成功举办,既体现出我校法语专业的师生积极参与武汉地区法语届的各项活动、与其他高校法语专业开展合作的精神,也代表着我校法语专业在华中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事实,相信在法语专业师生继续不断地努力之下,我校法语专业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高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结束,高教授与到场的法语专业教师合影留念